Twitter Facebook

新移民出頭地

「我們的目標,當然是上市啦!」

採訪當天,Bag House 剛剛裝潢竣工。小店老闆是兩姊弟鄭志林與鄭育珊。

30歲的育珊和29歲的志林兩人都出生在廣東農村,97年香港回歸後,成功申請來港與父母團聚。父親是裝修工人,一人撐起整個家。二人中學畢業後,姐姐做起了電子產品推廣員,弟弟裝修、搬運、銷售、服務員,樣樣都捱過。

「我剛來香港時不會廣東話,英語也跟不上,經常被人笑。」鄭志林靦腆地說。

「在香港打工,真的沒什麼前途。」育珊說話乾脆伶俐,有7年時間,她每天站十幾個小時,在豐澤、百老匯等電器零售店推銷電腦。

「天天追數,雖然推銷得好,收入是多了,但人完全失去了方向,同事之間競爭激烈,勾心鬥角。」

育珊說,勞累的時候她最想念兒時的農村生活,優閒簡樸。2014年春節過後,育珊決心不再打工,要自己做老闆。她拿出二十多萬積蓄在葵涌廣場一樓租下80多平方呎的小店賣手袋,一年後發現盈利情況不錯,還不用天天受氣。「真的有得做啊,比打工要好!」

她大膽擴張,租下二樓的新店鋪,還叫上弟弟入股合作。誰知剛打算大展拳腳,兩姐弟就遭遇香港零售業寒潮,自2015年5月開始,明顯感覺營業額下降,但一樓舊鋪的租金不跌反升,姐姐唯有忍痛棄舖,全力保住二樓新舖。

市道不好,一家人都希望守住小店。新店鋪的裝修還全由家人一手包辦:育珊老公負責電工和製作小倉庫,志林負責油牆和舖地板,兩姊弟的父親負責貼牆紙。弟弟現在每日白天去做搬運、裝修雜工等兼職,下午收工就來看店,直至晚上10點。現在,兩姊弟都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,招呼客人得心應手。

問他們將來的目標是什麼?兩姊弟還是非常樂觀。「我們的目標,當然是上市啦!」志林半開玩笑地說。身旁的姐姐鄭育珊快人快語:「不是開玩笑的,我們還計劃推出自己品牌的手袋呢!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