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witter Facebook

大學生創業試驗場

「開業半年,大家都變了好多。」

香港舖租高昂,年輕人想要創業開店,大多只能在Instagram等網站開設網店。不過在商鋪過千的葵涌廣場,許多躍躍欲試的年輕人依然找到實體店的生存空間。

「這裏呎租不便宜,但店鋪面積小,總價不高,很多二十出頭的後生投資幾萬元就來試試創業,失敗的很多,但新人又不斷進來。」在葵涌廣場工作超過20年的地產代理陳小姐說。

半年前,23歲的姚聖瑋和女朋友也雄心壯志來到葵涌廣場,試驗做一家實體店。兩人都是城市大學的在讀學生,他攻讀法律碩士,她攻讀人力資源本科。女友鍾情日系服裝,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在Instagram上賣衣服,累積了一批熟客。不過當要把網點變成一家實體店時,現實的困難就接踵而來。

先是舖租。「我們到處看鋪,銅鑼灣、旺角那些地舖實在太貴了,有些商場是便宜,但根本就是『死場』,沒有人流。」在全港物色了近三個月後,他們才瞄準了葵涌廣場三樓一家50呎左右的商鋪,店鋪月租一萬三千元,相對可以承擔。

現金流也不易管理。姚聖瑋向家人借了5萬元,女友也拿出在Instagram上賺的5萬元,兩人付了租金、押金,再加上進貨的錢,就沒什麼錢裝修了。於是姚聖瑋叫來一群兄弟朋友,自己動手,花了一個禮拜,打造出日系風格的文藝小店。

開業第一天,兩人都心情忐忑,擔心沒客人光顧,不料許多Instagram的熟客紛紛捧場,晚上結算時,他和女友驚喜地發現營業額有六千元。

「開業半年,大家都變了好多,以前最大的任務是花錢,現在是賺錢。」姚聖瑋說,從前在大學裏,他每天的生活是上堂,搞學生會和參與社會運動,現在除了上堂,就是看鋪、盤點、搬運和收拾貨物。每天看店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,姚聖瑋和女友也學會了忍耐和包容。

在葵涌廣場眾多年輕人創業的故事中,這家小店或許是幸運的一個。現在,店鋪每月穩定收入四萬,姚聖瑋還清了借家人的錢,最近還打算加開一間分店。